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

6/25 知識管理

學長分享了KM管理的成功案例

KM專案的目標
1.創造知識倉儲 ex 資料庫
2.增進知識的取用 ex 專家網絡
3.提升知識環境 ex 文化
4.管理知識如同管理資產 ex 知識盤點

我認為第三點算是滿重要的
可以發揮槓桿效應
文化是一個企業、機構的重心點
因為文化是人創造、培養出來的
也就是說一個機構的文化就代表了一群人的集體行為、思想
不只應用在KM管理上,
同樣的在其他部分也能有一個良好的管理效益
就如同盧同學提到

易親近知識的文化,需與現存文化相符合,文化對知識需有一個正面方向(如:鼓勵學習)
發現新的激勵以增加知識分享參與是一大挑戰,鼓勵有效的行為必須是長期的,並搭配普遍的評價與補償制度
高階管理者的支持也很重要(無法提供資金與資源)
人類的複雜因素勝過KM專案的難度,好的組織氣氛能說服人創造、展現、分享與使用知識

其餘的同學也分享了對於所上、其他公司的Ba
大部分都跟自己的想法接近
除了練習型場域之外
其他都需要兩個人以上才能成為一個Ba
也可以看出
空間的配置的確影響了人的行為
但人的行為卻是交互影響了一切
包括空間的類型、目的、團體的行為

6/19 知識管理

今天聘請到世新大學的阮教授來演講 知識服務與專利分析

對於專利分析我是屬域沒有接觸過的領域,聽的算是似懂非懂
但知識服務這個疑問也在我心中很久了
上個星期孟教授提到了知識是儲存於人腦中,要怎麼管
有形還是無形都令人捉模不定
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:知識在進入一個人腦中,改變了行為、想法之前都還是資訊的階段
我的疑問也突然明朗化了
那知識服務到底是在提供甚麼?
既然沒有人接收,那為何能稱為知識服務
那僅僅是加值過的資訊啊
但經過老師的講解
讓我茅塞頓開
原來所謂的服務,就是針對人提供所需要的資訊
似乎像圖書館五律中的:每一本書皆有其讀者
每種資訊都會有人需要的,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知識
所以,我認為籠統的服務定義是一對多的
但在知識服務中我認為是一對一的
因為唯有有需求、能消化、確定這是知識的人,才會將之看為知識服務
否則對我來說,僅僅可能是資訊服務而已
這樣看來,圖書館也可以改名為知識館或知識中心了
圖書館也是提供服務,但較偏向一整個建築、館藏的性質來命名
不過,我高中的圖書館卻是取名為媒體中心
似乎可看出校方對於圖書館不僅僅定位在圖書、紙本
裡面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載體、資源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資訊
那到底圖書館能否以知識館來命名呢?